【文字解读】《安徽省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》-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第一品牌
近日,《安徽省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》经省政府同意,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名义联合印发。为便于理解《规划》内容,做好贯彻实施工作,现就规划解读如下:
一、编制背景
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、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,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及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,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《“十四五”国家应急体系规划》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,着眼全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全局,立足解决应急管理领域关键和难点问题,注重与长三角有关规划,发改、财政、气象、水利、自然资源、地震、林业、交通、消防、住建等相关行业规划的协调与衔接,制定本《规划》。
二、总体考虑
(一)规划思想坚持“四个一”。秉持一个理念,即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;坚守一个主题,即以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;贯穿一条主线,即以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”为主线;瞄准一个目标,即以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”为目标,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(二)规划重点突出“四个两”。《规划》聚焦两大领域,即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两大领域;紧扣两个环节,即“防”和“救”两大环节;发挥好两方作用,即政府和社会两方作用;实现两个阶段性目标,即推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2025年实现趋稳向好、2035年实现稳定可控,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。
(三)规划布局强化“四个三”。《规划》坚持三个导向,即坚持目标、问题、结果导向相结合;把握三个统一,即生产安稳、生活安定、生命安全相统一;突出三个重大,即谋划好重大任务、重大工程、重大政策,着力解决当前应急管理最现实、最紧迫的突出问题及短板;围绕三个方面,即体系短板、机制不足、能力弱项,进行顶层规划设计,补齐短板弱项,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。
三、编制过程
(一)谋划部署力求“早”。2019年6月,针对全省应急管理部门新组建、刚起步的实际,坚持早谋划、早启动,印发《关于做好“十四五”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市做好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2020年4月,成立厅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领导小组,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,并建立编制工作组。6月,印发《安徽省应急管理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工作方案》,明确时间表、路线图、任务分工等。2020年10月,邀请应急部专家来皖作规划编制辅导授课。
(二)组织调研力求“实”。坚持“开门编规划”,2020年1月,在厅外网,设置专栏“我为安徽省应急管理‘十四五’规划建言献策”。2020年,先后印发《关于征求建议纳入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的通知》《关于提供拟纳入〈安徽省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〉有关材料的函》,就重大任务、重点工程、重大政策征集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市意见建议,并赴马鞍山、铜陵、黄山等市县开展调研。2次赴应急部规划财务司对接规划编制事宜。赴江浙沪、湘川粤鲁等省市调研学习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情况,学习借鉴先进经验。总结分析全省“十三五”应急管理成效及问题,研判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形势及机遇的基础上,结合调研情况和各地、各有关部门、相关处室、广大网友提交的规划编制意见建议,牵头起草了《规划(初稿)》。
(三)指标设置力求“准”。综合考虑社会各界关注度、数据来源可靠性、以往指标可比性、反映情况整体性等因素,按照约束性与预期性、结果性与结构性相结合原则,参照应急部及其他省市指标设置情况,设置了6项主要指标(比应急部少一项指标,重特大安全事故起数)。2021年1月12日,这6项主要指标经厅党委会审议通过。分别为: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6.9%,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8.9%,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%,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<1,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<15000人,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<1%。参照国家、长三角两省一市、中部五省规划的最新主要指标设置情况,结合专家评审会意见,主要指标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幅修改为15%,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幅修改为33%,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改为预期值,指标值修改为下降10%。
(四)规划衔接力求“细”。2021年3月,应急部就《“十四五”国家应急体系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正式征求各省市意见。2021年4月,省政府印发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。根据国家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、安徽省纲要、长三角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直有关部门印发的规划(征求意见稿),对《规划(初稿)》进行修改完善,形成《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。同时,近期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,对《规划》进行了再次完善。
(五)征求意见力求“广”。2021年4月中旬,征求厅机关各处室、直属各单位意见建议,共收到意见建议49条。6月11日,行文征求省委组织部、省委编办、省发改委、省财政厅、省水利厅等56个省直相关部门和16个地市意见,收集意见建议69条,并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。9月2日,召开《规划》专家评审会,邀请了应急部信息研究院、合工大、安理工、清华合肥院、省发改委等单位的9名安全生产、防灾减灾救灾和规划研究领域的专家。专家组认为《规划》结构完整、内容全面,具有较强的针对性、前瞻性、可操作性,一致同意通过,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。10月27日,提请厅合法性审查。
四、“十四五”发展目标
(一)总体目标。到2025年,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形成统一指挥、专常兼备、反应灵敏、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,建成统一领导、权责一致、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。全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,应急科技赋能支撑更加有力,安全生产、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,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,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高,全社会防范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能力显著增强。
(二)主要目标。综合考虑社会各界关注度、数据来源可靠性、以往指标可比性、反映情况整体性等因素,按照约束性与预期性、结果性与结构性相结合原则,设置了6项主要指标。即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%,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%,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0%,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<1,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<15000,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生产总值<1%。
(三)分项目标。《规划》设置5个分项目标。一是应急管理体系趋于健全,指挥体制、职能配置、机构设置、协同机制更趋合理,应急管理法规标准体系、监管执法体系、应急预案体系、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。二是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,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能力显著增强,城乡防灾能力、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升。三是应急救援水平显著提高,应急预案、应急通信、应急装备、应急物资、应急广播、紧急运输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,区域联动、军地协同、社会动员等应急救援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。四是应急要素保障更加有力,科技资源、人才资源、信息资源、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。五是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实现,社会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,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持续提升。
五、主要任务
《规划》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全面强化“两个坚持”、全力实现“两个更大”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紧扣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总体和分项目标,重点围绕九大体系提出了9大任务32项子任务。将安全发展、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融合发展、共享发展的思想贯穿《规划》全篇,注重系统治理、依法治理、综合治理、源头治理、精准治理,致力于为新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寻找新思路,解决新难题,打开新局面。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、优化应急协同机制,建立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。通过压实党政领导责任,明确行业部门责任,落实企业主体责任,健全考核评价体系,完善责任追究制度,强化权责分明的应急责任体系。通过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,完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健全规范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。通过加强风险源头防范管控,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,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,推进自然灾害综合治理,构建综合立体的风险防控体系。通过推进精准执法,推进规范执法,推进严格执法,不断完善精准规范的监管执法体系。通过强化应急力量建设,健全应急预案体系,加强应急救援保障,加快建设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体系。通过健全科技发展保障机制,培育发展壮大应急产业,加强先进技术装备应用,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,夯实创新驱动的科技支撑体系。通过推进基层应急机构规范化建设,构建基层专业化应急队伍体系,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,构筑高效运转的基层应急体系。通过推进长三角应急管理一体化发展,加强应急文化建设,发挥市场主体作用,完善风险分担机制,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共治体系。
六、重点工程
重点工程是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,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。《规划》按照打基础、管长远的总思路,提出了“十四五”时期重点实施20项工程。即智慧监测预警建设,智慧指挥调度建设,智慧抢险救援建设,安全生产预防能力建设工程,“工业互联网 安全生产”应用工程,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,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程,城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,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,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,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,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,立体化航空救援能力建设,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工程,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建设,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,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,公众科普宣教能力建设,长三角一体化应急能力提升工程,全面提升智慧应急能力、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、应急救援能力、支撑保障能力、社会应急能力、长三角一体化应急能力等7大能力,奋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七、保障措施
《规划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,建立健全上下联动、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,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、重大举措有效落地、规划目标如期完成。二是强化资金保障。充分发挥重点工程项目的引导带动作用,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,完善财政和金融政策,分级对规划实施予以合理保障。三是加大政策支持。研究制定规划实施在投资、产业、金融、人才等领域的配套政策,加强政策间的统筹协调,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四是严格考核评估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,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,分析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,并提出整改措施,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。
解读处室:科技和信息化处
解读人:倪恒星
政策咨询服务电话:0551-62998755